紅曲的起源與發展

中國是世界公認紅曲生產與應用最早、最廣的國家。

我國古籍及醫藥與飲食著作中有關紅曲的記載很多,如被譽為“建安七子”之一王粲的《七釋》、元代忽思慧的《飲膳正要》、明代宋應星之《天工開物》,以及明代李時珍的《本草綱目》中均可見紅曲相關的描述,足證我國在飲食及醫療上應用紅曲之久遠。普通百姓家中,常用紅曲于釀酒、釀醋,以及作為魚、肉、豆制品的加工美味佐劑,實為我國先民之一大發明。

初級科技階段

紅曲的起源

中國利用紅曲菌,歷史悠久,據考證自漢代已用紅曲制作紅飯或腐乳了。至于紅曲的具體制作,在明代李時珍的《本草綱目》和宋應星的《天工開物·下卷》中均有記載,諸家一致認為紅曲性味甘溫,具有活血化瘀,健脾消食之功效,主治產后惡露不凈、瘀滯腹痛、食積飽脹、赤白下痢、跌打損傷等癥。

中級科技階段

菌種純粹培養技術的采用

隨著微生物培養技術的發達,采用微生物分離培養技術,從現有紅曲或自然界中分離、篩選、純化目標紅曲菌種,取得了很好的成就,極大促進了紅曲相關產業的發展,也為獲得紅曲菌的高經濟價值代謝產物奠定了基礎。

高級科技階段

高經濟價值代謝產物的開發生產

二次大戰后,發酵工業突飛猛進,微生物應用技術不斷創新,世界各國學者紛紛加入研究行列。紅曲研究方面發現了很多高經濟價值的代謝產物,例如通過紅曲菌發酵獲得安全的天然紅曲色素;發現紅曲菌的代謝產物具有降低膽固醇、調節血糖、血壓、防癌等功效,重新認識紅曲的藥用功能。

古代常將紅曲作為活血化瘀的良藥

《中藥大辭典》“活血化瘀,健脾消食;治產后惡露不盡,瘀滯腹痛,食積飽脹,赤白下痢及跌打損傷”即最大功效是活血化瘀,特別是對外傷的淤青,或者體內堆積的淤血十分有效,對于月經不調、痛經等也適用。

《飲膳正要》:健脾,益氣,溫中?!侗静菅芰x補遺》:活血消食,健脾暖胃,赤白痢下水谷。

《本草綱目》:“治女人血氣痛及產后惡血不盡,擂酒飲之良?!侗静輦湟罚骸叭霠I而破血,燥胃消食,活血和血。治跌打損傷?!夺t林纂要?藥性》:解生冷物毒。

日本遠藤章教授在紅曲中發現莫納克林K

莫納克林K和洛伐他汀雖屬同一物質,但紅曲除含莫納克林K之外還代謝多種物質,具有綜合調脂療效,效果更佳。

“降低膽固醇將有效降低冠心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”

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美國經濟高速發展,冠心病正是當時美國的第一大死亡原因,同期已有許多證據證實,降低膽固醇將有效降低冠心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。

“莫納克林K(Monacolin K)”

1973年日本的遠藤章(被譽為“他汀”之父),從紅色紅曲菌的培養液中獲得 了一種膽固醇合成抑制劑——莫納克林K(Monacolin K),其后又從紅色紅曲菌的培養液中分離得到莫納克林J、L、X、M和Dihydromonacolin L,后經證實,莫納克林K和洛伐他汀屬于同一物質。

人類醫學史上的重大發現

他汀藥物的出現,大大降低了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的死亡率,眾多學者認為,他汀與青霉素一樣重要,都是人類醫學史上的重大發現。在臨床上應用的各種他汀類藥物中,洛伐他汀和普伐他汀是微生物發酵或轉化的天然化合物,其中防止效果最好的是莫納克林K,可有效的抑制HMG-CoA還原酶。

隨著洛伐他汀的上市,眾多學者對紅曲開始重視并進行深入的研究,開啟了現代紅曲研究時代。

紅曲現代研究

隨著對紅曲應用研究的深入,學者們開始利用基因工程和發酵工程等手段改良現有原始菌株,來實現提高有益代謝物的產量,
降低有害代謝物的含量,促進紅曲產業的發展。

現代紅曲生產

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科學技術的發展,現代生物科技已融入紅曲的生產當中,與傳統制法相比,現代制法有了極大的進步:

1、紅曲菌種經過分離篩選、馴化后獲得的優質純菌種,而不是傳統的自然接種,使得產品質量更高更安全,不會受到氣候、地域等自然條件限制。

2、采用先進生產設備,環境更潔凈,便于紅曲生產的規?;?,提高生產效率。

3、紅曲生產過程中參數控制良好,可以獲得質量、濃度較高的目標產物。


現代研究方向

紅曲的次級代謝物是近代的研究重點,人們已經在紅曲次級代謝物中發現多種生理活性物質,其中重要的有紅曲色素、莫納克林K、抗腐敗菌物質、長鏈脂肪酸、抗氧化物質、抗癌及增強免疫力物質等。

迄今被開發利用的主要有莫納克林K、γ-氨基丁酸、麥角固醇等,研究人員可定向讓紅曲產生某一特定物質,極大推動了紅曲在食品、保健品、藥品中的應用。


欧美日韩高清一区二区在线,久久久久一区二区无码,久久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手机免费,国产精品无码AⅤ一区二区三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