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報訊(記者 李瑞才 通訊員 王鑫鑫)“古樹是歷史的活字典,每一圈年輪都刻著光陰的故事;名木是文化的活化石,每一片枝葉都承載著鄉(xiāng)愁的溫度?!? 月 22 日至 28 日是全國古樹名木保護科普宣傳周,根據河南省綠委辦工作要求,我市于 9 月 24 日在周口人民公園舉行古樹名木保護科普宣傳周啟動儀式,共同為守護城市綠色根脈凝聚力量。
一棵古樹名木就是一部正在呼吸的“編年史”,就是一處靜默不言的“山河印記”,每一圈年輪,都銘記著時代的變遷;每一片綠蔭,都庇護著文化的根脈……記者從市園林綠化中心了解到,今年 3 月 15 日起,《古樹名木保護條例》正式施行,這是我國首次以行政法規(guī)的形式為古樹名木保護 “撐腰”。我省已于今年 4 月 20 日起頒布實施《古樹名木保育技術規(guī)程》(簡稱《規(guī)程》)。作為我省首部古樹名木保護地方標準,《規(guī)程》提出要建立專業(yè)技術人員定期巡查制度,做好相關巡查記錄,在多雨、干燥等特殊季節(jié)應加大巡查力度。目前,在我市中心城區(qū)登記在冊并納入市園林綠化中心保護范圍的古樹名木共有 34 株,主要樹種為國槐、皂莢、合歡、柘樹、銀杏、側柏、梧桐、大葉女貞、龍柏、紫藤等。這些古樹名木當前均已完成建檔、掛牌保護,并通過巡護體檢、搶救復壯以及常態(tài)化病蟲防治等措施,生長狀態(tài)越來越好。
“古樹名木被譽為‘綠色的國寶’‘有生命的文物’,希望廣大市民積極參與保護工作,共同守護好這些稀缺的‘綠色根脈’,為全市生態(tài)文明建設添磚加瓦、貢獻力量。” 市園林綠化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,今年活動的主題是 “保護古樹名木 傳承文明生態(tài)”,此舉旨在進一步提升社會各界對古樹名木保護價值的認知度,讓保護古樹名木成為全社會的自覺行為,合力推動周口市古樹名木保護管理工作向縱深發(fā)展,為筑牢生態(tài)基底、傳承歷史根脈作出積極貢獻。②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