□吳繼峰
驕陽似火,秋糧也正經(jīng)受“烤”驗??购当G?,關乎全年收成,更系“國之大者”。當此緊要關頭,精細化的服務才是穿透旱魃、潤澤田疇的關鍵力量。
做好精細化服務,首先要讀懂農民的“心事”。旱情之下,有的地塊灌溉設施運行良好,就能應對旱情。有的地塊則因電力或設備問題,澆不上水。必須俯下身去、彎下腰來察看農民的焦灼與需求。要精準識別每一塊田的“痛點”、每一戶農民的“難點”,讓服務真正“滴灌”到位,做到解真渴、紓實困。
做好精細化服務,應該構建起“田埂上的智慧共同體”??购?,不能僅靠自上而下的指揮,也要激發(fā)自下而上的活力。這個“共同體”,應由經(jīng)驗豐富的老農、掌握科技的專家、熟悉鄉(xiāng)情的干部共同組成。要為這三方搭建順暢溝通、高效協(xié)作的平臺,讓“土經(jīng)驗”與“新技術”在田埂上碰撞融合,讓解決問題的方案從泥土中“長”出來,而非僅從文件里“落”下來。
精細化的服務最終要落實為看得見、摸得著的“田間響應力”。當監(jiān)測到某地塊墑情告急,水源和電力能否迅速保障到位?當農民反映機井故障,維修力量能否第一時間抵達?當專家提出適宜的灌溉方案,相關物資和技術指導能否精準匹配送達?這要求各相關部門圍繞滿足田間需求這個共同目標高效協(xié)同運轉。
抗旱保秋,是一場與時間賽跑、與旱情較量的硬仗。只有讓精細化服務如涓涓細流般精準滲透干渴的土地,秋糧豐收的希望才能在汗水中堅實生長。②15